一、背景
雪亮工程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为基础,以县、乡、村三级综合管控中心为抓手,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,大力推进覆盖城乡、延伸入户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工程建设,发挥“群众雪亮的眼睛”优势,动员各级各部门、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共同监看视频监控,共同参与治安防范,从而真正实现治安防控“全覆盖、无死角”。能够有效解决人口管理难、车辆管理难、矛盾化解难、安全防控难等各种矛盾和挑战,有效增强群众对社会治安的认同感和主体责任感,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。
二、解决方案
雪亮工程解决方案拓扑图
中心管理层设计为三级中心,即区县中心、乡镇(街道)中心与村(社区)服务中心。村(社区)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信息采集、发卡授权、视频监控。区县、乡镇(街道)中心,进行全辖区内信息数据的大汇集,并实现全辖区范围内的数据融合应用,同时依据需要数据同步至上级平台。
三、方案价值
1、创新治理机制,推进平安建设
打造基层治安创新治理突破口,通过建设视频监控、人脸卡口、车辆卡口、智能门禁等系统,编织基层立体化防控网络,让基层平安建设进入信息化、智能化、移动化时代。
2、整合多维数据,促进信息共享
基于视频监控,充分结合移动互联网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智能分析等新技术,根据需要逐步丰富接入数据类型,为基层治安综合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服务。促进视频信息、人员信息、车辆信息、房屋信息、出入信息、报警信息的“整合”、“交换”、“共享”。
3、 建立一人一档,加强人口管理
采取“一人一档”精细化管理,详细记录人员基本信息、拥有车辆信息、人员车辆出入记录、过车记录、人员居住信息,形成人员信息库。海量人口数据汇聚后为大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支撑,实现人口动态管理,做到按姓名、身份证号码、境内外人员、性别、民族、手机号码等条件进行查询。
4、建立一屋一档,完善出租管理
通过一屋一档管理模式,统计辖区房屋信息(包括房屋编码、房屋名称、组织机构、房屋性质(自住/出租)、房屋地址、所属警务区、关联门禁点等),关联房东信息、租客信息等。为管理部门提供及时、准确的出租屋决策分析。
5、采集全面信息,分析行为轨迹
传统的身份证信息采集加上人脸采集和虚拟身份采集,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、加大对社会治安要素的智能化感知力度,以实现人员信息全方位采集,真正做到“行知去向、动知轨迹”,拒绝任何信息的遗漏。同时与上级平台对接,方便管理部门进行实时监控和布控比对。